前兩天回家恰巧不想聽收音機(我是用iphone聽收音機的),便一邊播著歌,又恰巧一個談出版的blog有更新文章,便打開閱讀,我猜想應有五、六千字吧!花了少許時間閱讀後,覺得很有閱讀感。這或許是第一次用iphone閱讀這麼長的文章吧!又再是恰巧是談電子書的文章,於是又不其然想著電子書的趨勢及發展。
電子書發展數年,在香港的討論我記得應是在上年開始興起,尤其是kindle的出現,更令各大小報章雜誌紛紛討論電子書,無論是硬體、軟體、舒適感、市場定位、版權問題、出版社之存在價值、閱讀感,幾乎可以說出的角度也有人說過了,加上台北書展又剛落幕,會場有不少重點力推電子書的攤位及產品,另外還有ipad的誕生,電子書的討論還有一段很長的日子會繼續下去。
我是再想從閱讀感的角度談起,有人說電子書永遠取代不了紙本書,因為紙本書那種質感、書香及閱讀感並不能取代,尤其是閱讀感,面對著冷冰冰的屏幕,絕對不及對著書本來得好。而說到這裡,大多的論述就到如此了。但如果我們再深一層問下去,甚麼是閱讀感呢?電子書真的沒有閱讀感嗎?想來又應該不是如此。所以,當我用iphone看完一篇長文章,我便發現其實閱讀感理應來自對「書本」內容的投入程度。因為讀者專注地投入了內容,才會有所謂的閱讀感。
從這角度看,我會覺得在未出現電子書前,人類習慣主要透過書本閱讀,因此當電子書出現的時候,實在有很多人不習慣這樣看書,至少我覺得老一輩的會如此想,覺得電子書產生不了閱讀感。有些人覺得看久了眼睛很疲累,有些人總覺得要有翻書的感覺才要看書。我覺得說穿了,其實是電子書這種載體根本難以讓這類人投入在內容上,他們總是看到一兩頁,便可能會覺得不耐煩,然後就想從紙本書上看了。
另一邊廂,有人說年青一輩生於電腦互聯網發達的年代,早已習慣看屏幕,因此他們將來看書,也只會看電子書,而不會看紙本書。對此我覺得並不一定,反而我覺得正因為他們習慣看屏幕,但同時他們也總有機會接觸紙本書,他們比老一輩多一種選擇,可以看電子書,也同時也可喜歡看紙本書,視乎個人喜好而定。除非紙本書在這世上消失,否則的話,總有些人會看電子書,也總有些人看紙本書。
不過,電子書的興起我覺得某程度上對閱讀帶來好壞不一的效果。好的是可能多了人閱讀,不好的是讀者真的在閱讀嗎?我的意思是,「閱讀」是一種十分專注的過程,太多distraction其實就是影響閱讀的質素及產生不了那種閱讀感(閱讀感的重要性有機會再談),就像你用電腦看一篇文章或文件,我相信你總有一種經驗,就是看了一至兩頁,又會check一check email ,又會覆一覆msn,然後又會看看facebook。因為太多distraction,所以我覺得這也是電子書的弱點。Ipad的眾多功能就不用說了,但是即使連只供閱讀的kindle,我覺得同樣有一定的distraction,因為你可輕易突然下載其他圖書,又或按一個鍵盤就轉換第二本書(當然紙本書你也可隨手轉換一本,但過程總沒有按鍵那麼迅速吧!)。如果一個人可以排除這些distraction而專注對著屏幕閱讀,我覺得絕對能一樣得到閱讀紙本書的閱讀感。
不過,我覺得要排除這些distraction並不容易,也因此習慣網上閱讀的人都只能看短文,久而久之,會否再有人繼續「閱讀」下去呢?我覺得這其實是比「電子書淘汰紙本書」更大的問題。
你好,我也是正在實驗,究竟在iPhone/iPod Touch上出版書藉究竟能否成為趨勢,所以我們和出版社合作推出了一本iPhone/iPod Touch電子書,書名<>,希望你可以給我們指教。(連結: http://bit.ly/LoveCarnival )
回覆刪除我絕對讚同「投入感」這個要點,所以電子書本身的軟體設計,是否能究令讀者投入,是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,我們花了很大心力在介面設計上,就是希望能究令讀者投入。